银河吹笙1
深圳人身份证写着“广东深圳”,可老底子它归广州管。
听到这句,很多人第一反应:扯吧?
但翻开明代老地图,整个珠三角,除了肇庆、惠州两块“飞地”,其余全在“广州府”口袋里。
广州、佛山、清远、东莞、深圳、珠海、中山、江门,再加香港、澳门,统统算“自己人”。
那会儿没有“大湾区”这词,却有同一条珠江口把大家捆在一起。
惠州府?贴着东边,像邻居家的院子。
肇庆府?蹲在西边,守着西江口。
中间这一大块,就是广州府的“主场”。
现在的高铁把广深拉成半小时生活圈,其实老祖宗早就把剧本写好了。
只不过名字从“府”改成了“区”,本质没变。
有人吐槽:那广州岂不是古代“一线城市”?
其实更像“超大型县城”,一个府衙管十几座城,文书靠驿马,税粮靠船运。
想象一下,明代东莞的盐、深圳的蚝、珠海的香,先运到广州府城,再换船北上。
一条龙服务,比现在的高速还顺。
最魔幻的是香港、澳门。
今天过关要通行证,当年走路就能去府城打官司,顺便喝碗艇仔粥。
所以别再问“广府文化到底指哪”。
答案简单粗暴:就是这片珠江冲出来的三角洲。
下次听到“粤港澳大湾区”,脑子里可以自动替换成“老广州府复活版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:如果明代就有朋友圈,肇庆和惠州会不会天天@广州府求带货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