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不来时我不孤
不少人是不是对永历太过拔高了?
别看永历在位十几年,表面上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南明皇帝,可实际上呢?
从广东肇庆到广西梧州,从贵州安龙到缅甸咒水,这位“天子”的所谓“御驾”轨迹,不过是被军头驱赶的逃亡路线图。
前三年正规军崩盘,靠军阀续命 ,若非大西军余部孙可望“别有用心的援手”,其政权早在1647年便步了隆武帝后尘。
中后期完全是靠农民军扛旗,李定国“两蹶名王”(杀孔有德、尼堪),本可联合郑成功光复江南,永历却因宠信马吉翔挑拨,以“血诏密敕”煽动孙可望与李定国内斗。1657年孙可望降清,南明最后一支精锐瓦解,永历仓皇逃缅。他亲手葬送两次反清高潮,堪称自毁长城专业户。
永历帝可以说是胆识、学识、骨气三无。
张岱痛斥:“永历惟事奔逃。”1647年清军逼近肇庆,瞿式耜力主背水一战,永历却听从丁魁楚弃城而逃,致瞿式耜独守桂林殉国。此后半年内四次迁都,从广东至广西、湖南、贵州,流徙数千里。臣僚哀叹:“半年三四播迁,民心兵心如飞瓦散覆!”
明朝自朱棣后严禁藩王参政,永历“自幼失学,全未读书”(其母王氏语),政治能力近乎空白。他任用太监王坤“弄权专擅”,宠信市棍马吉翔封侯掌军,冤杀抗清中坚瞿式耜。
1662年永历致吴三桂的求饶信,骨气尽失:“若得赦宥,愿世世为犬马以报恩德……区区性命,悬于将军之手。”
相较鲁王亲临战阵、隆武宁碎首不降、绍武绝食殉国,永历的苟活之愿,连顾诚都直言:“遇事毫无主见,承担不起中兴重任。”
永历唯一“资本”就是明神宗嫡孙身份,只有血统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