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9月28日,肇庆这一天热闹非凡。
当天上午,9个典型镇村运营精品项目集中开业;下午,全省丰收节主会场在肇庆高要区金渡镇的铁岗社区举办;晚间,“肇庆大地”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平台正式上线,肇庆新农人田野观察系列报道也正式推出首篇稿件。
广东省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肇庆市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举行。赖家乐 摄
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之际,肇庆动作连连,释放了什么信号?
一方面,“以工业化理念、全产业链思维”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举措已显现成效,以美学思维建设和美乡村的核心理念已开花结果,丰收节活动上肇庆展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亮点。
另一方面,肇庆围绕“新农人、新农业、新农村”谋篇布局“新三农”,打造未来增长点。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及未来肇庆农业发力的关键点。
农业新发展:八大全产业链整体跃升
9月28日晚,“肇庆大地”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平台正式发布。这个数字化平台以八张清晰的“产业链鱼骨图”,实时呈现着罗氏沼虾、杏花鸡、柑橘等8个特色农产品的全链条发展态势。每一张图都凝练了肇庆农业的创新与探索。
以罗氏沼虾为例,肇庆久久为功、善作善成,构建了一个从种苗繁育、生态养殖到成品加工、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生态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曹煜成评价道:“肇庆是全国罗氏沼虾产业链最完善的地区之一。”
肇庆罗氏沼虾全产业链鱼骨图。图源:肇庆市农业农村局
在这条链条中,加工环节成为价值倍增的关键——过去“论斤卖”的鲜活虾,如今通过预制菜实现“论盒卖”。肇庆恒兴等本土企业建设的自动化生产车间,让罗氏沼虾在加工端实现质的飞跃,带动一产和三产同步提升,使肇庆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。
一组数据,展现出肇庆农业发展的强劲脉搏。 2024年,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,达到801.45亿元,稳居全省第三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“十四五”期间年均5.66%的增长率,展现出了持续向上的发展韧性。今年上半年,308.86亿元的总产值、5.5%的同比增速,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发展势头。
这些数字不仅标志着量的增长,更揭示了肇庆农业从“大”到“强”的质变之路——通过坚持以工业化理念、全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农业,深入实施农业强市“成百上千”工程,从而实现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华丽蝶变。
田野新农人:跳出传统思维融入现代产业
在肇庆的田野乡间,一批“懂生产、懂市场、懂媒体”的新农人正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质生产力。
懂生产的何灶家是生产工具革新的代表。他的合作社核心资产是一套价值超200万元的智能农机,从插秧机到无人机、烘干机,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。他创新的“三干三湿”种植法配合无人机作业,使高端稻米亩产达800—900斤,大幅提升效率。这体现了劳动工具智能化如何将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的管理者。
肇庆恒兴罗氏沼虾预制菜生产车间。赖家乐 摄
懂市场的黎秋光是以市场导向重塑产业链价值的代表。他以“餐桌需要什么,塘头就生产什么”的市场思维,重塑罗氏沼虾产业价值。通过发展预制菜,推动产品从“论斤卖”升级为“论盒卖”。他与山姆等高端渠道的合作,验证了以消费需求驱动全产业链升级的可行路径,展现了市场需求引领的产业变革。
懂媒体的刘颖是数字空间的“流量突围者”。她通过“电商+农业+科技”模式,打造16人专业直播团队,2024年创下4200万元营业额。她利用互联网平台突破地域限制,直连全国市场,体现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、网络平台作为新型劳动对象的新质生产力特征,为农产品开辟全新销售渠道。
三年来,肇庆通过政策引领,实施“新农人101”人才培育计划,构建“五个一”帮扶机制,全方位支持新农人成长。目前,全市已吸引9219名新农人加入,形成了一支热爱农业、跳出传统农业、赋予产业性质的新质生产力队伍。
乡村新气象: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板
当前,肇庆正以美学思维重塑乡村价值,推动“美丽资源”向“美丽经济”转化。
根据《肇庆市乡村美学工坊建设工作指引》,肇庆确立“地方政府+设计师+乡村美学项目”的运作模式,坚持艺术乡建理念,采用运营前置思维进行美学实践。到2025年,全市将打造10个以上乡村美学精品项目。
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的玉瑶山庄屋顶咖啡乡村美学工坊,入选首批培育名单。凭借别具一格的农房风貌和创新业态,已成为全省闻名的乡村打卡点。
“朝阳里·湾区中国村”项目焕活肇庆鼎湖永安镇空心村。黄彩勤 摄
9月28日开业的“朝阳里·湾区中国村”项目,采用“F+EPC+O”(投资+设计施工+运营一体化)模式,在保留清代岭南水乡风貌的基础上,引入特色餐饮、文创市集、共享民宿等业态。这种运营前置的思维,有效避免了“重建设、轻运营”的困境,实现了“乡村不空有产业、土地不荒有生机、村民回流有发展”的愿景。
一天三场大活动,勾勒出肇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:以新农业为方向重塑产业价值,以新农人为核心重塑劳动主体,以新农村为载体优化生产生活环境。随着“肇庆大地”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平台的上线,这种系统化变革获得了更强大的支撑。
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,肇庆正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一个值得关注的地市样本。
撰文:王焌鑫
统筹:吴帆
策划:赵进
【作者】 王焌鑫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举报